今天的共修,堪布帶領大家從觀想釋迦牟尼佛開始。以金剛跏趺坐式讓心靜下來,觀想本師釋迦牟尼佛:相好身金色,右手觸地印(降魔印),左手持執甘露缽,智慧光芒遍布虛空。無論是在海邊、山間或任何清淨的地方靜坐,專注的觀想著佛陀身,一如佛陀正安住在自前虛空中,可將五毒壓制下來,因諸佛之智慧身沒有時空遠近之別,故觀想佛於何處佛必定安住於是處,如此佛安住於彼處,恆時賜加持,資量不會耗盡,善根不會虛耗,能解脫一切罪。
諸佛菩薩普度眾生,因應眾生根器之不同有八萬四千法門。密宗則強調一切善惡唯心造,因為我們這顆「心」是瘋狂的,一直在製造是非,我們透過淨心觀想釋迦牟尼佛來壓制我執,每天持續不斷的做,由二分鐘到三分鐘、五分鐘,乃至時時刻刻,每天起床即許一個願:想做一件好事、說一句好的話,要發心、修菩提心,且時時關注是否有做到,若又沒做到隨即懺悔,繼續努力。如此實修,惡念就無法生起,心會越來越柔軟、越溫暖,因為要做到很不容易,所以要修福報,修前行培養成佛的種子,斷除惡業的種子。
大乘佛教強調「無我」,一切的輪迴苦即為「我」的執著,因自我、他我而產生貪嗔癡煩惱,而「我」的滅除有程度上的進程。有一個故事說:公園長出了有毒的樹,你會如何處理?有些人因為害怕被傷到,所以想除掉它;有人直覺的就拿起刀斧去砍,一刀一刀辛苦的砍,又怕被它有毒的汁液傷到,花了好大的精神終於把它砍倒了,但是樹未必因此就死了。另一個人想到比較不費力且較一勞永逸的方法,用燒開的熱水去澆樹根,既省力又可達到目的。這時來了一位中醫師,看到這棵毒樹後心生歡喜,因為他找到了可以以毒攻毒的藥,所以樹被連根挖起了。當然,這時如果是一隻孔雀出現,牠必會歡喜開心的飽餐一頓,因為這棵毒樹吃下去,將可以讓牠身上的羽毛更鮮艷亮麗。密宗的修法即是透過好的上師、善的知識,將五毒轉成五智慧,一如大圓滿法的「空性」,外相看似笨拙,其實「心」是清明的。
固著的心要破解,才不會一直有罣礙,所以要持續的修「靜心」,過程中有時會感覺到身體痠痛、不舒服甚至恐懼、抗拒,不要批判,如實的接受,讓那些感受過去。將坐墊稍微墊高也可以改善身體不舒服的狀況。
皈依是進入佛法之門,發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要讓自己和他人從輪迴解脫,我們必須依止不共的皈依對象,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從輪迴中解脫的。真正無誤、證悟的皈依是佛、法、僧,因為佛是離於一切業垢與煩惱者,佛的悲心無別,佛的慈愛陪伴著一切眾生,如影隨形。我們在誦唸皈依文、做大禮拜時,要觀想著眾生與我一起做,並觀想著上師,因為上師是佛的化身,集一切慈悲、智慧與力量的綜合體,如此讓我與眾生皆與佛菩薩合而為一。修行需要多一點的勇氣,煩惱、恐懼的問題在哪裡,就要找到問題點,煩惱一定要斷除。了解空性才能斷除一切煩惱,這是消除我執的工具。但是,「空性」不能只是知識上的理解,必須要有親身的體悟。蓮花生大士的教誨云:「我的境只有一個,就是『大圓滿』,做法不能偏差,否則行、境就無法合一。」故要親身體驗空性無二無別(無我無他)的境界,不要有執著的分別。
遍虛空的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先為敵、後為友,復又為敵,周而復始,故孰敵孰友無定數。然因我們的無明,強烈的分別意識,將眾生劃分為不喜歡、喜歡的敵、友,而落入無盡的輪迴。菩薩能斬斷所有貪嗔的繫縛,對一切眾生開展出無別的慈愛,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產生的結果,其對象無量、無盡的眾生、果報、功德無量。當我們禪修四無量心時,珍視自我、貪、嗔等都會漸漸削減,一種慈愛與悲心的普遍感會生起、取而代之。
在許多淨業法門中,禪修與持誦金剛薩埵是最強而有力的。金剛薩埵發下宏誓,若是那些造作嚴重惡業的人,觀想祂並以四力:以猛烈渴仰虔誠心想:「請清淨我一切罪障,尊鑑之。」為「依止力」;對過去的惡業生起最猛烈的悔心,為「懺悔力」;想縱遇命難亦不復造,為惡行「決斷力」;金薩心間「吽」字,周繞百字明咒鬘,白色,宛如毛梳所寫字,右旋繞,盡力持誦百字明咒,為遍行「對治力」
念誦此偈頌,觀想自己平常的樣貌,頭頂上有一八瓣的白蓮花,莖長四指,插在頂輪上,蓮花上面有一圓滿的月輪,亮白色,月輪上有一白色「吽」字,代表諸佛的遍知智。「吽」字轉為我們仁慈的根本上師,示現為一切佛部怙主、吉祥金剛薩埵的報身相,身色為白,一面二臂,明亮的空相猶如彩虹般,放出各色彩光,微笑著。
想一想,當我感到害怕時,到底是哪一個「我」在緊張害怕?而這個害怕的心是「我」嗎?身體是「我」、「我的」嗎?「我」又在哪裡?一切皆為因緣合和,是「我」在抓取。因為我不瞭解「心」,所以產生矛盾,才會無法脫離輪迴,修前行就是為了脫離矛盾、瞭解「心」,如此「心」會更柔軟、更懂得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