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進步的衡量標準
諸法攝一要。
佛陀開示八萬四千種不同法門,每一個都是為了降伏我執。這是佛陀授予法教的唯一理由。如果這些法教無法對治我執,所有的修行都是無用的。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即是一例。他熟悉的經文多到能夠載滿一隻大象,但他無法擺脫我執,而投生地獄道。
戰勝我執的程度,顯示我們修法的正確度。我們要非常努力。
二證取上首。
如果眾人對自己產生良好的印象,並說:「這個人菩提心修得不錯。」這可以算是一種見證。但仔細去想,除非別人有能力解讀我們的心,否則我們內在的各種心理過程,別人是看不到的。他們無法確知,我們是否真的已經用上所有的對治方法。因此要自我檢查,我們的瞋恨是否確實減少了?我執是否確實減少了?我們是否有能力修持自他交換?這才是我們該仰賴的見證。我們活著,應該要有清楚明白的良知。密勒日巴尊者說:「在死亡時,俯仰無愧,即是我的宗教。」大部分的人不這麼想;我們假裝自己很平靜,很低調,嘴裡充滿甜言蜜語,讓無法看到我們內心的一般人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善薩啊。」但他們看到的只是外在行為。
重點是,不做任何日後會懷悔的事。因此,我們應該誠實地檢查自己。可惜的是,我執是如此巨大,即使我們擁有一點點小功德,也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另一方面,我們甚至無法察覺到自己的大缺陷。俗話說:「好水無法積在傲慢的山頂上。」因此,我們應該非常謹慎。在徹底檢視自己之後,如果我們能夠摸著良心,誠實地想:「我的行為是正確的。」表示我們正在擁有修心的一些覺受。然後,我們應該對自己的修行成果感到欣慰,下定決心未來要更努力精進,如同過去時代的所有菩薩一般。我們要盡己所能,不斷運用對治,讓自己對每日的行為感到心安。
~頂果法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