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3日美濃四加行共修
頂禮上師 感恩堪布烏金慈悲開示
今天的共修的主軸是「上師相應法」。
上師相應法的不共修道包括「集資」、「懺罪」、「祈請」,可分為四部分:
一、觀想
二、七支淨供與獻曼達
三、上師祈請文
四、接受四灌
上師相應法修行是以「懇切的虔誠心」為基礎。故要時時憶念上師的恩德與證悟功德,以生起虔誠心。須知,上師的功德與一切諸佛無異,他的恩德卻更勝任何一位佛,因為上師是在我們最需要他時而現身的人。在共前行法教中,我們了解到輪迴的本質是苦,且我們都困在輪迴中,然而生氣、沮喪對我們一點都沒有幫助,唯有從真正的上師處才能學得脫離輪迴的善巧方便法門,一如盲人般,在漫漫長路上必須倚賴具德上師來指引,才能到達目的而不至於落入險境。
心之本性、如來藏,是我們從無始來就擁有的,這就是上師的根本、俱生相。依止上師的指示,領受他的灌頂與教言,堅信上師身、語、意的清淨而虔誠聽聞、思惟、省察、禪修,就能清淨業障和煩惱障。
修持上師相應法,遇到順緣思其為上師恩德,就能利用善緣為道;遭值逆緣則視之如夢、如海市蜃樓,知此為我們過去業力所製而祈請此業能被清淨,處於此安忍時,就能利用逆緣為道。對根本上師具有信心和虔誠心,並視他為一切諸佛總集,一切諸佛的加持就會進入我們的心中。
一、觀想
觀修我們的身體為金剛瑜伽母、金剛亥母、般若佛母。金剛瑜伽母是一切智慧之母可與上師相應,斷除煩惱障和遮障,啟發俱生智慧,身色亮紅,如燦爛的紅寶石,右手舉起一把鉞刀,左手在心間持著盛滿甘露的顱器,她具三眼,站在蓮花、日輪和死屍上,在廣大熾燃的智慧火之中。
接著以七金剛句來召請與迎請蓮師,就像是迎請智慧心進入身中,此時金剛亥母從淨土現起並融入我們身上,為我們的觀想帶來莫大的加持、智慧和力量,事實上,智慧尊、根本上師與我們的心性是無二無別的。
二、七支淨供與獻曼達
觀想福德田後,應該要累積二資糧,若無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就不可能證得究竟本然狀態而獲得共與不共的成就。透過七支淨供的法門,可以清淨蓋障和領受上師的加持:
第一支是頂禮
頂禮是傲慢的對治,以最崇高的方式來禮敬、向上師獻上大禮拜;從我們自身放出無數的身體,遍滿虛空向上師頂禮致敬,清淨了身體的蓋障。
第二支是獻供
普賢菩薩以不可思議的無量供養,積聚了無量的福德與智慧,我們也如普賢菩薩般觀修無量圓滿之淨土獻供給上師。
第三支是懺悔與還淨惡業
我們過去累世所造的絕大多數為惡業,我們要記住身語意的一切惡業,運用四力來懺悔:以「依止力」觀想一切諸佛菩薩總集的根本上師,周遭圍繞著福德田海會聖眾;以「懺悔力」對自己的一切惡業生起悔恨心;以「決斷力」承諾決不再犯;以「對治力」藉由大禮拜、念誦七支供養文、認知過失的嚴重性來清淨自己的蓋障。
第四支是隨喜
我們隨喜慈心、布施、捨身、諸佛事業、擁有富貴美名之人、精進修行佛法者等諸善業,就分享了同樣的福運。
第五支是請轉法輪
上師與佛是「世間明燈」,他們的法教能遣除一切眾生無明的黑暗。我們觀想自己在上師面前,拿著千鈷金色法輪和右旋海螺,將之獻予上師、諸佛菩薩、本尊、勇父、空行母、護法,請求他們持續轉動法輪,且願一切眾生的業障和煩惱障淨除,一切聖眾的身語意加持進入眾生的心續中。同樣的懇切祈請住世上師持續的轉動法輪。
第六支是請求上師與諸佛住世,勿收攝其身進入涅槃
我們祈請一切諸佛住於輪迴中勿入涅槃,直至輪迴窮盡為止。
第七支是將前面所有積聚之福德迴向一切眾生,願眾生皆離苦而獲究竟證悟。
獻曼達
積聚福慧二資糧最好的方法就是「獻曼達」,因為上師是一切成就與加持的根源。我們以成就曼達來做為福德田的所依物,唸誦金剛薩埵的百字明咒,用右手腕的底部以順時鐘方向擦拭曼達盤,想著一切蓋障與惡業都被淨除了。
三、上師祈請文
為了在我們和一切眾生的心續中生起不共的虔誠心,我們視上師為佛,持續憶念上師的恩德和證悟的功德。證得遍知與解脫的果位,端賴了悟自心的俱生智,此了悟的生起,全仰仗上師的加持,而領受這些加持全靠虔誠心的連結。
一切修行的目的,都是在讓自己和一切眾生從輪迴苦海中解脫出來並達到證悟的究竟目標。在密咒乘中,有三種智慧傳承的加持:密意傳承、指示傳承、口耳傳承。
蓮師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禪修我們的根本上師與蓮師無二無別,會增長我們祈願文的加持力和效力,故我們念誦祈請文及召請上師智慧心的咒語。依止共的外前行,我們生起對輪迴三界的出離心、信心、虔誠心、及對他人的悲心。依止不共的內前行,透過虔誠心的法門、福德資糧的觀想和清淨蓋障,我們能夠實證自身本俱的本初智。
四、接受灌頂
四灌的潛力是使我們的心續成熟、清淨四障、並種下四身的種子。
為了實證「根灌頂」(我們本初智),及證得「果灌頂」(究竟的明光灌頂),我們需要依止上師所賜予的四種「道灌頂」:
寶瓶灌頂讓我們修行生起次第;秘密語灌頂讓我們能修行圓滿次第,即氣、脈、明點的修持;智慧灌頂讓我們能修行大手印道;第四灌頂讓我們能修行俱生大手印或大圓滿。藉此修行四階段,我們清淨了身語意蓋障和微細障。